我看首经贸这几年
首页» 首经贸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专题» 我看首经贸这几年

对外联络合作处赵喜玲:校友组织飞速发展的五年

发布时间:2017-12-26 来源: [打印] 字号: T T T

过去几年让我感受比较深的事情是我校校友会组织的飞速发展。从一个地方校友会都没有到如今大部分省份都成立了校友会,海外校友会和行业校友会也陆续成立起来,更多的校友组织正在筹建和酝酿之中,校友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都在逐渐增强。

2012年3月我就任外联处首任处长,专职负责校友会工作。时任校友会秘书长魏书宋老师跟我说校长非常重视地方校友会的建设,让我重视这项工作。当时首经贸还一个地方校友会都没有。2012年年底,我到济南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友工作研究分会研讨会,晚饭后其他高校的同仁都去见校友了,我却连一个济南的校友都不知道。那次经历“刺激”了我,我发愿,第二年研讨会无论在哪里召开,我都一定要找到校友。第二年,全国高校校友工作年会在重庆召开,我提前联系到重庆的校友,并开始探讨成立地方校友会的相关事宜。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应该首先成立深圳校友会,于是开始寻找校友。2013年的整个暑假我都在加班,做这项工作。有一天,我打了无数个电话,才找到两位深圳校友。天黑了,我垂头丧气地走出办公室,在楼道里碰到也来加班的张国山老师,看到我的情绪不对,他问我怎么了?我说我忙乎了一天,才找到两位深圳校友。张老师说:“喜玲,你以为你在干什么?你这是在‘掘宝’啊,一天掘到俩不错了!”这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精气神一下子又提起来了。在联系到一部分校友,尤其是已经确定了孙景涛校友作为筹备组负责人后,假期中,我和魏老师、张悠金校友到深圳与孙景涛等深圳的校友会面,进行了成立校友会的筹备工作,考虑到有不少香港校友,决定命名为深港校友会。9月份召开了成立大会,近60人参加,时任主管副校长王传生到会讲话并和我一起为首经贸首个地方校友会授旗。当时的一个场景让我记忆犹新:有两位校友互握双手晃了许久,对望着说:“原来咱们是校友啊!”他们在同一个单位同事十几年,竟然不知道是校友。后来,因有澳门校友参加,深港校友会更名为深港澳校友会。

有了第一个地方校友会成立的基础,又摸索了一些经验,第二年,我们成立了3个,第三年成立了7个、筹建了10个,那一年周末的基本状态是在路上。首个海外校友会成立的时候,由于不能去澳大利亚进行筹建,只能通过微信与校友们沟通。从每一位校友的联络,到会长、秘书长及服务团队的遴选,都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和心血,每一处都有故事和坎坷。再后来,首个行业校友会也成立了。直至现在,我们已建立了17个地方校友会、2个海外校友会、2个行业校友会、2个直属校友会,还有若干校友组织正在筹建之中。校友们纷纷说,终于有了家了,海外游子也感到有归属了。


首届地方校友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2016年校庆大会上,16个地方和海外校友会负责人站在台上代表各地校友向母校送祝福,成为大会的亮点之一。借建校60周年之机,我们举办了首届地方校友会发展论坛,并邀请了兄弟院校的同仁介绍经验,共同交流。2017年,基于地方校友会不能概括我们已有的校友组织,因此更名为首经贸第二届“校友组织发展论坛”。海外校友不辞路途遥远归来赴会。加拿大校友会会长张宏任不远万里回国三天就为参加此次会议。澳大利亚校友会秘书长魏立谦也从墨尔本特地赶回来。党委书记冯培亲自参会并致辞。这次论坛由深港澳校友会承办(以后每届都将由地方校友会或其他校友组织承办),是一次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友组织论坛,并形成了代表横向的地方校友会与代表纵向的行业校友会之间横纵交错、多点联合的沟通模式,搭建起了满足不同主体、不同层面需求的交流平台,真正成为了校友们的精神家园。看着校友们的笑脸,听着他们倾情交流,一起勾画着共建共享平台,我感到特别开心。

尽管面临着外地校友少,部分校友因有关规定和政策把握问题参与有难度等诸多困难,我们还是想办法克服了困难,使校友组织在几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如今最大的校友组织4岁多了,最小的刚“满月”,但都在健康地、良性地发展着,校友们不仅彼此支持,也为母校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没有校领导的重视,就没有校友组织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个校友组织的成立,主管副校长丁立宏都会协调一位校领导或者亲自参加。几乎每位校领导都参加过成立大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徐涛校友一个没落、杨珊校友从第8个开始也一个没落地自带干粮、锲而不舍地参加并传播校友文化。立宏副校长称他们是“校友形象大使”。

 (作者赵喜玲,对外联络合作处(校友会挂靠)处长(副会长兼秘书长)



回到
顶部